地球知识局- 打开一条狗,你能看见什么?
November 17, 2022 1 min 147 words
虽然你身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你的心情,但有些事也依然取决于你自己。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图解自然万物
作者:无梦 / 编辑:Alicia
如果有人问起除人类之外,地球上最顶尖的掠食者是什么,那么估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老虎和猎豹这样的陆地猛兽,少数人可能会联想到在海中畅游无阻的鲨鱼和虎鲸,以及在北极这种极端环境下称王称霸的北极熊。
每个物种的特征与能力总是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例如北极熊,就依靠分层的厚毛皮和皮下脂肪来隔热保温和储存能量
从而确保在极寒环境中活下来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些顶级掠食者之间其实也并无严格的高低上下之分。不过,若是将问题再推进一步,即“这些动物是靠着什么才能雄霸一方”的,想必能第一时间回答出来的人就少得多了。
比方说,即便就以老虎和猎豹这两种人们相对较为熟悉,同时也是居于陆地食物链顶点的动物为例,人们对他们的普遍印象也往往也只是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尖牙利爪”,很难具体说出它们两者各自的优势所在。换言之,由于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亲身接触这些野生动物的机会,因此其实大部分人对动物们的了解相对来说都流于表面。
别说是野生动物,即使是对于狗这样常见的家养宠物,我们也未必足够了解
比如我们虽然知道狗有着发达的听觉和嗅觉,但却不一定了解个中缘由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而我局今天所要推荐的《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就是一套由西班牙专业图书出版商Sol 90公司出品的动植物科普全书,相信在看完后,不少曾经的疑问都能得到解答。
200千字,208mm×270mm,16开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
(第一辑·动植物)
原价240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2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购买了《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的小伙伴们,可以凭借订单截图,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与局长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问题、海外旅行等话题展开友好而热烈的交流。局长还将不定期分享相关书籍,并发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伙伴,可将购买《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的订单截图,通过公众号的菜单栏留言发送给我们,运营小姐姐将向你发送入群二维码。【由于群成员名额有限,之前已加入读者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入群。】
进群方式见下图 ▼
同为猛兽,风格迥异
在《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的哺乳动物篇章这一部分中,开篇所抛出的那个问题终于可以得到较好的解答了——老虎和猎豹虽然都是猫科动物家族中的佼佼者,但他们捕猎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相对来说,老虎更倾向于伏击,等猎物在浑然不觉间走到自己身旁时再一跃而起,用强大的力量让猎物一击致命;猎豹则是猫科动物中的短跑冠军,能靠着超强的爆发力追上对手,再靠着尖牙利齿撕开猎物的脖子。
应该说,老虎和猎豹会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捕猎风格,与它们的身体构造有很大关系。
同属猫科的狮子也是捕猎高手
敏锐的视觉和长尾巴能帮助它们定位和追捕猎物
而牙齿的构造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切割食物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虽然人们一提起老虎,最先想到的特征总是它那身强壮的肌肉,但实际上老虎的视力同样是这一物种能延续至今、被人们称为“百兽之王”的保证。
在白天,老虎的视力与人相当,而一到了晚上,老虎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猫科动物的瞳孔多数可以放大,最大可达人类瞳孔的三倍以上,因此他们的眼睛可以在黑暗的夜间捕捉到更多光线。
另外,老虎眼睛的视网膜后面有一个由15层细胞系统所构成的反光膜,可以强化所有进入眼睛的光线,老虎(包括猫)的眼睛才会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在这两者的保证下,虎眼在夜间对光的敏感度可以达到人眼的6倍。
老虎的眼睛有更大的前房、晶状体和瞳孔
这使得它们的夜间视力更加敏锐
也因此老虎通常选择在夜晚出洞捕食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不仅如此,老虎双眼的视角也比人类更大。人眼的视角只有210°,而老虎双眼的视角则有255°,这就让它们能够捕捉到更多周围环境的动向。
在这三项“秘密武器”的帮助下,老虎在夜间捕食的过程可谓无往而不利,几乎没有猎物能够逃出这双肉眼雷达所布下的天罗地网。久而久之,老虎自然就养成了这种以伏击为主的狩猎方式。
与老虎这种“守株待兔”式的作风不同,猎豹是猫科动物家族中“先发制人”风格的代表性动物,而它所倚仗的就是自己那弹簧一般的身体。在进行狩猎时,猎豹会先伏低身体,利用草丛的掩护接近猎物,当他们认为时机已到时,就会猛地窜出草,直奔猎物而去。
猎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陆生动物,还可以在高速跑动中完成紧急转向
不过其耐力较弱,无法长时间维持高速度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在起跑阶段,猎豹会甩开四肢,迈大步子,此时只会有一条腿接触地面;随后,猎豹会将四肢收于躯干之下,最大限度地压缩颈椎,同时张大鼻孔以吸入更多的氧气,此时它的整个身体都是腾空的;最后,猎豹会再次伸展四肢并舒展脊柱,仅用一条后腿作为支撑以获取更多冲力。
在后腿和脊椎的共同作用下,猎豹在2秒内就可以将时速提升到72公里/小时,一跃便可飞过8米。在追逐猎物的过程中,猎豹的极限时速可达115公里/小时,平均时速也超过100公里/小时。这样看来,猎豹堪称动物界中当之无愧的“飞将军”。
猎豹是陆地上的速度王
而在水中与空中拥有最快速度的分别是金枪鱼和游隼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
除去修长的四肢和收放自如的脊椎,猎豹身体上的其他的其它部分,如小而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头部、用于保持身体平衡和疾速变向的长尾巴和可进行大幅度弯曲以增加腾跃距离的肩膀,都给猎豹的爆发力提供了保证。可以说,猎豹的身体,天生就是为高速驰骋而生的。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
(第一辑·动植物)
原价240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2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既靠力量,也有技巧
看过了陆地上的厮杀,现在不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海洋。
在谈论起海洋霸主的话题时,大白鲨一直都是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托斯蒂文·斯皮尔伯格那部同名电影的“福”,人们对大白鲨这一物种一直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事实上,鲨鱼也确实会在人类探索海洋时造成一定的威胁——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报道了超过6500起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
作为少数能让人类感觉到畏惧的海洋生物,大白鲨能混到这个层次,身上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发达的嗅觉和听觉是鲨鱼成为海洋猎手的重要原因
而它们对人类的攻击很可能是其试探行为的一种表现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一方面,鲨鱼拥有一些大部分动物所没有的感官,例如,鲨鱼头部的小裂缝中有一种名为罗伦氏壶腹的皮肤感受器,能够探测电流,可以帮鲨鱼找到藏匿在沙子中的猎物。
另一方面,鲨鱼的视觉虽然很差,但他们的听觉和嗅觉都高度发达,既可以探测到频率极低的声音,也能闻到海水中一百亿分之一浓度的血腥味,这就让被它们顶上的猎物极难逃脱。
海洋中的生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技巧
例如在几乎一片漆黑的深海中
许多鱼类有着便于捕食的大头和尖利牙齿
还有用于引诱猎物的可发光器官和便于伪装的深色外表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上下滑动查看)▼
有意思的是,作为鲨鱼唯一的攻击方式,它们那锯齿状的牙齿在撕咬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不过,鲨鱼的牙齿是终身生长的,掉了一颗后新牙会迅速地补上。据统计,鲨鱼一生中更换的牙齿可达上万颗。如此强力的再生能力在羡煞老年人类的同时,也算是补上了这位海中霸王最后的短板。
除了鲨鱼,还有不少鱼类凭借锋利的牙齿来捕食
而那些没有锋利牙齿的鱼类,可能会用大而坚硬的牙齿啃食贝类、珊瑚
又或者,可以在游动时张大嘴巴筛滤食物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鱼类超过2万种,他们中既有大白鲨这种“一力降十会”的力量型选手,也有射水鱼这种“四两拨千斤”式的技巧型选手。
在捕猎时,射水鱼会先用眼睛搜寻猎物,并准确地判断猎物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当找到“心仪对象”后,射水鱼会将身体立起,并用舌头向上延伸,直至顶住上颚,此时上颚中的凹槽就形成了一个闭锁的通道,而舌头则可以像阀门一样运作,根据猎物和自己距离的远近自由地控制水压。接下来,平均体长仅有24厘米的射水鱼口中会喷出一道长1.5米的水柱,准确地集中目标,接下来只要坐等不幸的小虫子们掉入水中就好了。
射水鱼的主要食物是蜘蛛、苍蝇和其他一些昆虫
它们通过将身体直立与水面形成近90度的角来瞄准
然后控制水压发射水柱来击落猎物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当然,某些时候射水鱼还会跃出水面,主动攻击水边枝杈和叶片上的昆虫,跳跃的高度可达30厘米,同样也远超他们的体长。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
(第一辑·动植物)
原价240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2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生存竞赛,从未停止
正如捕食者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武器磨砺,让其变得更加致命一样,被捕食者为了让自己能够得以幸存、让种群得以繁衍,同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场猎人与猎物、捕食与反捕食的军备竞赛,一直没有停止过。
物种间互相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生态平衡因而得以维护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通常来说,由于体形方面的绝对劣势,被捕食者是很难正面硬刚捕食者的,因此他们最青睐的策略当属伪装。例如,生活在墨西哥湾的普氏鲉就靠着棕褐色的体表和斑点将自己伪装了起来,它嘴和眼睛上类似苔藓的附器更是让它乍看起来和海里的礁石别无二致,因此很难被捕食者发现。
当然,就算对方真的铁了心要吃它,普氏鲉也不会让对手好受,其背鳍中隐藏的毒液会入侵捕食者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对方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能藏就藏,能逃就逃
实在躲不开,还可以放出毒液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如果说普氏鲉的毒液属于迫不得已状态下的“最后反击”,那么大无畏的密斑刺鲀就显得性格非常刚烈了。
在通常状态下,刺鲀的刺贴在身上,看起来并不算突出,反倒有那么点人畜无害的意思。但一旦它发觉有捕食者靠近,就会立刻用嘴吸入大量的水并储存在胃中,进而将自己的身体膨大到原来的3倍大小,让“胃口小”的捕食者根本吞不下它,而那全身尖刺的状态更是会让强行下嘴的捕食者遭到灭顶之灾。
圆鼓鼓的看起来好像挺可爱
但是坚硬的棘刺杀伤力并不小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类似的,还有一种名为黄高鳍刺尾鱼的小鱼也采取了和密斑刺鲀类似的策略。性情温和,通常只吃海藻的它身上同样有像手术刀一样锋利坚硬的硬棘,可任意伸缩,遇到危险时就会立起以刺伤攻击者。
可以说,这两种鱼主打的就是让捕食者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风格,不得不说,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生存方式了。
伪装或显示自己也是各种生物常用的躲避危险的方法
比如很多昆虫会利用自己的颜色和外形伪装成树枝、树叶或其他看起来更危险的生物
还有的昆虫进化出炫目的颜色或高超的拟态能力,以此警告天敌,让其不敢接近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哺乳动物”篇和“鱼类与两栖动物”篇外,这本《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系列还包括了“爬行动物和恐龙”、“植物、藻类和菌类”、“鸟类”和“无脊椎动物”四本,其中不仅包含了大量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第一手图片,还附有翔实的文字资料进行解说,非常适合那些喜爱大自然、想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动植物知识的读者阅读。
在动物部分,有不少部位结构图和介绍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植物部分多介绍植物各个构成部分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亦包含对于生长过程的图解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除了对动植物本身的讲解
还有部分关于动植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内容
这也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
(图:《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滑动查看)▼
这套书原价240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单,只需129元。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
(第一辑·动植物)
原价240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2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发货说明
1.南京发货,默认中通快递,工作日48h内完成发货,周末、节假日顺延;
2.关于售后:请保证图书塑封完整,拆封后无质量问题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出现质量问题,请到公众号后台联系退换;
3.需要查询物流的读者,可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店铺,右下角“我的订单”里进行查询;
4.出版方直发,正品保证;
5.需要发票的读者,下单时请在买家留言中备注抬头、税号、电子邮箱(如需开明细,请务必注明)。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更多好书推荐
▼
《消失的动物》
原价22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6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DK图解动物王国的奥秘》
原价23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4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