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冲击20不同于以往
April 12, 2024 1 min 25 words
这篇报道主要讨论了美国财长耶伦近期访华,并传达了美国对中国廉价商品出口激增的担忧,称其为“中国冲击2.0”。与以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冲击”不同,中国目前已经攀升到价值链的高端,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报道还提到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放缓,以及政府转向支持工业部门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此外,报道也提到了美国在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出口方面的担忧,以及中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打造全球领军者的目标。 评论: 这篇报道体现了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担忧和偏见。虽然报道提到了一些客观事实,比如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领域的进步,以及中国政府支持制造业的战略,但整体基调是负面的。 首先,报道将中国产品称为“廉价商品”,并认为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出口是“冲击”,这本身就带有贬义色彩。事实上,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来自于高效的生���和规模经济,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分工合作的结果。中国产品的出口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其次,报道忽略了中国产品质量提升的事实。与以往组装iPhone等产品不同,中国现在在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冲击”。 另外,报道提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但忽略了中国正在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中国正在推动国内消费,促进产业升级,这有利于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和多元化。 报道也体现了西方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然而,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的投资和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的经济转型,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这篇报道体现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偏见和不适应。中国的发展给全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停滞不前或受到不公平对待。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该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崩溃是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因为中国国内需求放缓,而工厂生产过剩。像钢铁、水泥等受房地产放缓直接影响的行业尤其如此。但还有另一个原因,中国已转向另一个增长引擎,来替代房地产行业。2023年银行对工业部门的新增中长期贷款从2019年的人民币5,910亿元跃升至4.82万亿元(合6,700亿美元),而对房地产部门的新增贷款则急剧缩减。
与以往的中国冲击不同,中国现已攀升到价值链的更高端。例如,中国公司不是为美国企业组装iPhone,而是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领头羊。根据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的数据,去年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出口占中国出口的4.2%,而2018年时只占1%。
耶伦敦促中国促进国内消费,而不是试图通过出口来实现快速增长。但支持制造业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常用战略。
在访问中国期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抨击中国出口过多清洁能源产品。此外,她还警告中国的银行,称它们如果为俄罗斯获取军用或军民两用产品的重大交易提供便利,将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封面图片来源:Florence Lo/Reuters WSJ S Chinese
以电动汽车为例:政府通过提供慷慨的补贴助推了该行业起步,大量公司在补贴刺激下进入这一领域。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政府开始取消补贴,让车企在激烈的竞争中适者生存。
虽然这种做法造成许多投资被浪费,但最优秀的企业得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残酷的价格战,比亚迪(BYD)很可能成为国家冠军企业。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比亚迪一度超越特斯拉(Tesla),销量位居全球电动车企之首。这几年,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价格同样大幅下跌。
西方国家可能会对中国这些新类别的产品设置更多贸易壁垒,当前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增加这些新型绿色技术在国内的生产。鉴于汽车工业在欧洲和美国的历史重要性,电动汽车尤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中国当然也不会不战而退。中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在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领域打造全球领军者。绿色技术当然大有可为,而且中国在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是中国最近从美国对其半导体行业的制裁中吸取的教训。
在第一波中国冲击中,美国损失了许多就业机会,但也有众多美国企业受益,它们在中国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二波冲击的感觉可能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