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家店内展示的小米SU7电动汽车。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苹果公司(Apple)刚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打造自家电动汽车的计划。然而,该公司的中国智能手机对手们正在这方面踩油门。

这可能会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其中几家新来者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并享有高质量且定价合理的美誉。短期内,这将进一步加剧拖累主要电动车制造商利润率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Xiaomi)的首款电动汽车发布后销售火爆。该公司在上周四推出这款SU7轿车,之后的24小时内收到了近9万份可退款的预售订单。正如许多汽车评论员很快指出的那样,SU7的外观与保时捷Taycan非常相似。不过,对于那些不介意设计缺乏原创的买家来说,这款车的价格颇具吸引力。SU7在中国的起售价约为3万美元,比特斯拉(Tesla) Model 3便宜4,000美元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日益演变为“车轮上的电脑”,手机制造商自带了一些优势。他们在设计时尚、易用的软件以及管理集成摄像头和传感器等组件的复杂供应链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但是,这些公司也在加入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尤其是在中国。低利润率可能已令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望而却步,但不会吓退早已习惯于以微薄利润率竞争的中国手机制造商。

投资者为小米电动汽车的推出欢呼雀跃:该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二大涨9%,不过第二天特斯拉发布令人失望的财报后,该股回吐了部分涨幅。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小米今年将售出约10万辆电动汽车。相比之下,特斯拉去年在中国销售了超过14万辆Model 3(最具可比性的车型)。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 2023年全系车型在中国的销量约280万辆。

小米不是唯一一家试图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华为也有尝试,不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华为没有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车,而是与不同的汽车制造商联合设计汽车。华为还为汽车提供软件和硬件,称之为Huawei Inside模式(HI)。另一方面,小米在北京拥有自己的电动汽车工厂,但与国有汽车制造商北汽(BAIC)也建立了合作。

小米在中国家喻户晓。除了是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 该公司还销售一系列电子产品,从电饭煲到吸尘器种类繁多。只要小米汽车上路后不出现重大的设计问题,小米的知名度及其产品质优价廉的美誉可能也会有助于汽车销售。而且,随着汽车上使用的屏幕和传感器越来越多,小米在操作系统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将占据优势。

但是,小米的电动车业务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盈利。目前的价格战可能会进行下去,尤其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某些企业是国有企业,可能有能力承受巨大亏损。

小米还将需要提高资本支出,将更多现金投入研发。小米的核心业务正在产生大量现金,但制造汽车与制造智能手机或其他家用电器仍有很大不同,而且是非常资本密集型领域。此外,监管要求也会更多。与北汽合作可能会有所帮助,但仍可能会有一段起步阶段的困难时期。

尽管如此,随着手机市场的成熟,像小米这样的重量级企业着眼于通过电动汽车实现“第二春”。与苹果公司不同的是,这些企业可能并不介意卷入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迅猛势头引发的经济和政治浪潮可能会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