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确实暗示,政府可能正在制定一些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支持消费者支出。

图片来源:laurent gillieron/Shutterstock

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薄弱和债务沉重等根本性挑战确实严峻。但还有一点显而易见,困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演变成了一轮糟糕的周期性滑坡,而中国政府不恰当的政策选择令这种局面雪上加霜。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但他履新后首次进行的这一讲话几乎无法让人相信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者愿意改弦更张。

中国关键的年度人大会议周二在北京开幕,李强阐述了过去一年的成就和未来一年的任务。这些大目标本身并没有任何出人意料之处: 与去年一样,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3%左右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以上。

令人惊讶和担忧的是,考虑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计划采取的措施以及目前的经济状况,这些目标似乎与现实相去甚远。

近期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可能低于其潜在增速的程度;潜在经济增速是指,假以在恰当的政策环境中,经济在不发生过热的情况下可能实现的增长速度。鉴于地方政府过去十年里的大规模开支,中国政府的确面临一些切实的财政限制。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显然在走低:自2010年代中期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见顶以来,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尤为明显。

但决策者似乎也很有可能过多地吸取了过去刺激政策的教训,现在有可能重蹈2009年后西方决策者的覆辙:维持过于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长期低于潜在水平。

鉴于形势如此糟糕,中国银行间短期利率和政府债券收益率在过去半年里仍显著过高,与2016年初上一次严重低迷时的水平差不多,而当时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率都还相当高。

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可能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借款人不相信房地产开发商仍有偿付能力,所以他们在市场之外观望。但这对其他借贷来说可能关系重大。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的经济学家估计,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一直远高于有利于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胀的“中性利率”,可能需要将实际利率下调近一个百分点才能纠正这一状况。

中国经济正徘徊在大范围通货紧缩的边缘——由此造成的问题可能比高通胀更严重。这则视频回顾了日本“失去的十年”,由此解释中国经济正面临的困境,以及这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封面图片制作:Ryan Trefes WSJ S Chinese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高频就业数据是国内经济中仍有多少闲置劳动力的另一条线索。研究咨询公司Gavekal发现,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PMI的就业分项指数按其在就业市场中的行业分量进行加权合成后的水平远远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几乎所有的拖累都来自服务业。

考虑到从某些方面来看货币政策仍然十分紧缩,而且目前的通胀率约为零,2024年3%的通胀目标和与去年持平的经济增长目标引人关注。财政政策看起来也不会有更大的支持力度。中国正式的国家预算赤字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加上计划发行的特别国债,这一比例将达到3.8%,与去年持平。

中国很多实际财政支出都是由地方政府和国有政策性银行在预算之外完成的,但如果不降低利率,相关融资可能会很困难,尤其是如果中国政府希望避免挤占已经疲软的私人投资。总理李强在讲话中确实暗示在利率问题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他表示,货币供应量应当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与去年要求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名义增长保持一致的呼吁相比有了微妙的变化。但李强也要求保持汇率稳定,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去年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措施。

最后,鉴于服务业状况仍然不佳,李强在讲话中对服务业的提及很少,这让人关注。讲话中提及服务业刚好四次,其中一次是讲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时提及。另一方面,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首先讲到的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强确实暗示,政府可能正在制定一些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支持消费者支出,称政府将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例如,在之前的经济低迷时期,中国政府曾对购车提供补贴。

但中国政府似乎仍然相信,基本上可以通过制造和出口摆脱困境,尽管国外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并认为大量迹象显示中国的服务业存在闲置,如果推动得当,服务业可能会强劲反弹。

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以及受挫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是棘手的问题。但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可能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