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等待出口的汽车。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国内消化能力。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之初,美国和全球经济经历了一场“中国冲击”,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帮助其他经济体保持了低通胀,但代价是当地制造业岗位流失。

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动出口以重振经济增长,全球可能再次迎来中国冲击。中国的汽车、机械和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已经超出了国内经济的消化能力。在国家指导的低息贷款的支持下,中国企业正在将国内卖不出去的商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与第一次冲击相比,这次的冲击降低通胀的能力更强。中国经济目前正在放缓,而在上一次冲击中,中国经济是快速增长的。因此,这次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所带来的通胀下行效应将无法被中国对铁矿石、煤炭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所抵消。

中国经济的规模也比那时大得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也更高。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31%,商品出口占全球的14%。而二十年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还不到10%,出口份额不到5%。

所有国家都在投资制造业

本世纪初,生产过剩主要来自中国,而其他地方的工厂则纷纷停产。现在,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美国和其他国家正在大力投资和保护本国产业。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等中国企业正在海外建厂,以缓和海外对进口的抵触,尽管它们已经在国内生产了世界所需的大部分产品。

结果可能是,世界充斥着制成品,但却缺乏购买这些制成品的购买力,这是导致物价下跌的典型因素。

邯郸一家工厂生产的婴儿车。中国生产者价格已经连续16个月下降。

图片来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策略师Thomas Gatley说:“中国对全球价格的影响正向抑制通胀的方向倾斜,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

但也有一些与之对抗的力量。美国、欧洲和日本不希望21世纪初的情况重演,当时中国的廉价商品导致美欧日许多工厂倒闭。因此,它们向战略产业提供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支持,并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或威胁征收关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持续的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抵消中国带来的通胀下行压力。

“这不会是同一种中国冲击,”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经济学教授David Autor说。Autor在2016年与人合著了一篇描述早期中国冲击的论文。

一种不一样的中国冲击

Autor说,即便如此,现在的“担忧更加严重”了,因为中国正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复杂机械领域与发达经济体竞争,这些产业价值更高,对技术领先具有更加核心的意义。

第一次中国冲击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之后。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当时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2019年的一篇论文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进口商品每多抢占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美国商品的消费价格就会下降2%,而且中低收入者受益最大。

但中国冲击也给美国国内的制造商带来压力。2016年,据Autor和其他经济学家估计,1999年至2011年间,由于来自中国的进口,美国失去200多万个工作岗位,家具、玩具和服装制造商在竞争中败北,空心化社区的工人难以找到新的工作。

续集似在上演。

中国经济去年增长5.2%,以中国标准来看,这是较为低迷的增速,此外,鉴于长期房地产危机对投资的挤压以及消费者对支出的控制,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的年度增长率将放缓至2%左右。中国政府正在寻求通过向工厂投入资金,尤其是半导体、航空航天、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工厂,并将由此产生的过剩产品销往国外,从而扭转经济局面。

中国通缩

但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导致中国PPI已经连续16个月下降,其中消费品和耐用品、食品、金属和电气机械的降幅居前。

中国通胀下行的影响正在全球各地显现。1月份,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下降2.9%,自欧盟、日本和墨西哥进口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

然而,与本世纪初不同的是,西方世界现在将中国视为主要的经济对手和地缘政治对手。欧盟正在考虑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是否受到了不公平的补贴,是否应该对其征收关税或实施其他进口限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出了对进口自的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关税的想法,特朗普正在为11月的总统大选争取共和党党内提名。

这种保护主义可能会将中国通缩的部分影响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眼下中国的出口商正在较贫穷国家探索新市场。这些经济体可能会看着本国羽翼未丰的产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萎缩,就像美国在早期经历的那样。日本或韩国曾在发展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时放弃了低成本制造业,而中国则有所不同,中国在低成本制造业领域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即使在进军通常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产品领域时也是如此。GlobalData-TS Lombar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Rory Green表示,中国带来一种独特的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