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一批数据提醒人们,中国经济仍然受累于几大不利因素,应谨慎看待其前景。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中国通胀乏力和贸易数据走软已引人担心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底盘不稳,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企稳迹象。

消费者价格8月反弹后在9月份意外持平,这意味着需求疲软,也表明中国政府近期旨在支撑经济的努力效果有限。据上周五公布的官方数据,上个月出口也继续萎缩,不过萎缩幅度较8月份收窄。

虽说最近几周有迹象显示,经历了夏季的增长放缓之后,中国经济或许正在回暖,但上述最新一批数据提醒人们,中国经济仍然受累于几大不利因素,应谨慎看待其前景。

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继续殃及中国经济,一家中国大型开发商违约的可能性日益上升,正引发全球投资者新一轮的担忧。持续三年的抗疫限制取消后,出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消费支出复苏,但事实已证明这只是昙花一现。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商品的需求降温,出口料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拖累经济增长。

近几周围绕中国近期前景的新担忧使全球经济好转的希望变得暗淡,尤其是在欧美央行的加息举措抑制了消费者和企业支出以及投资意愿的情况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上周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7月份预测的5.2%和4.4%下调至5%和4.2%。对中国经济预期的下调也促使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至2.9%。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这种痛苦可能晚一点才会完全显现出来。华侨银行(OCBC)驻新加坡的中国研究部主管谢栋铭(Tommy Xie)预计,即使没有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中国经济今年也将达到官方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谢栋铭称,中国经济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反弹,但真正的挑战将在明年和后年到来。

挑战之一将是抵御螺旋式通缩,这是一种价格下降和需求疲软相互强化的不利情况。

今年夏季早些时候,中国被这种螺旋式通缩的阴云所笼罩,当时中国7月份总体消费者价格两年多来首次陷入通缩。

上周五,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8月份为上涨0.1%。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计9月份CPI上涨0.2%。

一些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一段时间后通缩压力将会消散。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9月份维持在0.8%的六个月高位。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上周五告诉客户,这表明低通胀率并非完全因为国内需求疲软。该研究机构认为价格疲软也因为中国疫情时期工厂生产旺盛所导致的库存过剩。

中国消费者价格9月份意外持平。

图片来源:Sheldon Cooper/Zuma Press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较8月份3%的同比降幅有所放缓。高盛的经济学家们写道,这一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原油价格上涨。与消费者价格不同,中国对金属、化工和能源的需求受到房地产持续低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PPI通缩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与此同时,上周五公布的月度贸易数据提供了一些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可能开始触底反弹。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6.2%,较8月份8.8%的降幅有所收窄。9月份的进口同比也下降了6.2%,低于8月份7.5%的降幅。

华侨银行的谢栋铭说,美国经济的韧性出人意料,帮助缓解了海外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放缓的影响。

尽管如此,随着西方消费者将支出从商品转向服务,预计出口将拖累今年的整体增长,这与新冠疫情时期出口成为罕见的增长支柱形成鲜明对比。

上周五公布数据之际,经济学家们正在讨论中国夏季经济放缓是否已完全成为过去。最近几周,经济数据显示出一些企稳迹象。

9月份,一项衡量制造业活动的官方指标自3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扩张。而本月初,在为期八天的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超过了疫情前的最后一年2019年的同期水平,不过增幅低于预期

中国将于周三公布一系列经济指标,包括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随着近期一系列不那么暗淡的数据陆续公布,一些投行谨慎地上调了对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

上周四,花旗(Citi)经济学家将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3%,中国经济有望重回实现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的轨道。野村(Nomura)最近将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期从4.6%上调至4.8%。

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最近采取的一系列宽松措施是投行上调预期的原因。中国央行今年已多次下调利率,地方政府也加快了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的债券发行。

为应对房地产危机,更多城市的官员取消了住宅限购。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已开始允许开发商提供力度更大的折扣,以消化待售住宅库存。

不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些措施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实现信心的持久复苏,许多人认为信心是经济复苏中缺失的关键因素。

一个迫在眉睫的风险来自于四面楚歌的房地产行业。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碧桂园(Country Garden)未能偿还6,000万美元的贷款,并于上周表示近1,900亿美元的债务可能发生违约

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政府在应对结构性不利因素方面亦几乎无所作为,例如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以及生产率增长放缓,而这些因素都将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造成压力。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表示,疫情后的复苏势头没有预期般强劲,基本没看到信心会好转的迹象。